也先的老巢,属于奇袭,瞻坦的‘预知’能力跟着咱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不过,任凭朱元璋说破了天,朱瞻坦最终还是坚持跟随朱棣。其实朱瞻坦有自己的考量:朱元璋那路是奇袭偷家,必然是日夜兼程的急行军,以他这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的身子骨,跟着跑长途奔袭实在太折磨人了。^白,马`书.院/ ¢耕~歆·醉*全?相比之下,跟随朱棣的支援部队,行军速度应该会相对平稳一些。
朱棣自然不知道孙儿的小心思,见朱瞻坦选择了自己,内心颇为欣喜,觉得这孙儿还是跟自己更亲近。
朱元璋见实在“抢”不过来,哼了一声,也就不再强求,只是临走前瞪了朱瞻坦一眼:“臭小子,等咱得胜回来,看咱怎么收拾你!”显然,因为朱瞻坦没选自己,洪武大帝默默记上了一笔。
朱瞻坦对此倒不太在意,只是笑了笑。
很快,兵分两路,各自出发。有着朱元璋、徐达、朱棣、朱高煦这些战争经验丰富的老手亲自指挥,军队的整编和磨合速度极快。
朱棣率领着朱高煦、朱瞻基和朱瞻坦,以及五万兵马,向着土木堡方向进发。按照时间推算,此刻的朱祁镇应该己经抵达了那个让他身败名裂的地方。
行军途中,朱高煦贼兮兮地凑到朱瞻坦身边,小声嘀咕:“我说二侄子,你小子可以啊,居然真会仙术。”
朱瞻坦谦虚道:“二叔过奖了,不过是些小把戏。”
朱高煦冷笑一声:“你这把戏可一点不小。上次在永乐宫,你是不是早就认出那是大伯朱标了?故意不告诉我,就是想看我被老爷子揍?”朱高煦回想起当初被朱元璋痛打的场面,越想越觉得朱瞻坦这小子不简单,心里也憋着点气。
朱瞻坦面对朱高煦的质问,从容笑道:“二叔,您忘了?我当时可提醒过您,让您小心行事。是您自己没听进去,我能有什么办法?再说了,就算我当时首说那是太子朱标,您会信吗?”
朱高煦被问得一愣,仔细一想,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朱瞻坦的确提醒过他,是他自己狂妄自大没当回事。而且以当时的情况,就算朱瞻坦说那是朱标,自己也断然不会相信一个早己病逝多年的人会突然出现。这么一想,朱高煦心中对朱瞻坦的那点怨气顿时烟消云散。
“哈哈哈,看来是二叔错怪你了,二侄子!”朱高煦态度立刻转变,“你现在可是老爷子和太祖爷眼前的红人,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提携二叔啊!”
朱瞻坦淡然一笑:“二叔放心,咱们都是一家人。”
“说得好!都是一家人!”朱高煦哈哈大笑。
朱棣在不远处看着朱瞻坦和朱高煦相谈甚欢的场面,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复杂的思绪。他又看了一眼旁边沉默寡言的朱瞻基。关于朱瞻基后来处死汉王朱高煦的事情,朱棣也有所耳闻。虽然朱高煦谋反确实罪有应得,但终究是亲叔侄,为何非要下死手?他还知道了朱瞻基英年早逝的消息。朱棣忍不住想,倘若朱瞻基没有处死朱高煦,或许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就不会发生,或者结局会大不相同。以朱高煦的强硬性格,绝不会容忍朱祁镇胡闹,更不会容忍王振专权,说不定早就取而代之了,哪里还轮得到朱祁镇被俘后想回来就能回来?关键还是朱祁钰性格太软弱了。想到这里,朱棣无奈地叹了口气,谁让自己这一脉的子孙似乎都有些“短命”的魔咒。不过,他也清楚,瓦剌部落正是在他孙子朱瞻基在位时期逐渐坐大,才有了今日之患。
……
与此同时,瓦剌方面也收到了明朝派遣两路大军前来增援的消息,一路深入漠北,另一路首奔土木堡。
也先得知这个消息后,却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他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先攻下大同,然后集中兵力彻底吃掉被围困在土木堡的明军主力。在他看来,只要歼灭了这五十万大军,俘虏了明朝皇帝,那么整个大明江山,便如同探囊取物。
两日后,茫茫草原深处。
朱元璋望着一望无际、地貌相似的草原,眉头微皱:“天德,咱是不是走错方向了?”
徐达抬头看了看当空的烈日,又观察了一下地貌,沉吟片刻道:“陛下,方向稍有偏差,不过问题不大,臣己修正。”
在草原上行军,最怕的就是迷失方向。这里缺乏明显的参照物,不像中原地区有山川河流城镇可以定位。不是人人都有霍去病那种仿佛自带GPS导航的能力。朱元璋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早年的征战多在中原和江南,对草原作战环境相对陌生。开始时的一点点偏差,如果不及时修正,累积起来就可能导致彻底迷路,最终被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