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还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所以都时刻准备着。
没想到皇帝开口,便是吟诗。
诗词歌赋在大梁来说,也算风雅,但入不得正题啊。
不过皇帝的这首诗,却是与众不同。
其中似有体恤百姓之意,王其略猜测陛下今日召见大家的议题,只怕也是和粮食有关。
不等王其略说话,柳正道率先拱手道:“陛下,臣为陛下贺,为万民贺!”
“哦?”
赵炎倒是颇有兴趣,问道:“贺从何来?”
柳正道感觉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连忙上前拱手道:“陛下极位以来,开疆拓土,威震西海,定鼎大梁江山,功不可没。”
“可大梁富有西海,臣民之苦却依然艰难。陛下久居宫中,民间疾苦很难体会,今日却能做出一首如此体恤民间疾苦的诗来。实在是我朝百姓之幸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短短二十个字,虽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无不体现了对百姓艰辛的同情。”
“臣出仕之前,也曾亲自种过地,大梁百姓的艰辛苦难,皆在陛下这一首诗中,完美体现。”
柳正道到底是礼部尚书,精通诗词歌赋,且是大梁文化人的代表。
这一番高超的马屁拍出来,皇帝心里自然舒服。
王其略闻听,也连忙拱手道:“老臣对柳尚书的见解,深表赞同。没想到陛下不仅精通朝政,还能精通诗词,且对百姓疾苦,有如此深切的同情。”
“陛下爱民如子,乃国之幸也!”
古往今来,精通政学的皇帝何其之多,但精通诗词歌赋的皇帝却极少,历史上即便有一些会写诗的皇帝,也都是些附庸风雅的诗,更有甚者多是无病呻吟的诗句。
但当今圣上的这首诗,虽然语言简单,但其中深奥的意境却是跃然于纸,尤其是对百姓种地艰苦的同情,更是首抒胸怀。
王其略也研学诗词多年,却未能做出如此佳作来。
皇帝居然能做出这样的诗,这完全超乎了王其略的想象。
一通彩虹屁,也不为过。
见二人都上前拍马屁,李昌轩怎能落后,赶忙拱手道:“陛下爱民如子的情怀,当真让臣拍马不及啊。尤其是此诗中的滴字和粒字,简首首击人心。”
“臣也为陛下贺,为天下苍生贺!”
李昌轩不仅拍马屁,甚至还给出了一些细节上的赞许。
让柳正道都堪堪折服。
瞧着三位争先拍马屁的样子,皇帝却是有些不悦,道:“谁说这首诗是朕写的了?”
“朕,可写不来这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