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马上便会出台限制粮价飞涨的措施,且朝廷也会开仓调控粮价。粮价焉能再涨?”
“陛下算个屁啊。”苏毅首接道。
此言一出,赵炎和高锋皆是一愣。
苏毅见他们神情错愕,赶忙笑道:“别误会,我不是咒陛下,我是说陛下和朝廷的调控,不一定会奏效,相反可能会适得其反。”
到底是现代人,苏毅很难改变固有思维。
高锋扭头盯着苏毅道:“陛下下旨,朝廷调控粮价,民间难不成还敢抗旨?甚至适得其反?”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苏毅吸了口红豆道:“陛下的旨意,民间当然会遵从。不过粮价从来不是朝廷能左右的,能左右粮价的,只有市场。”
“只要粮食有需求,粮价就不会跌。”
“朝廷出台控制粮价的措施是没错,但如果无法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措施那就是一张废纸。老百姓没吃的,还是没吃的。”
“不仅如此,朝廷出台措施调控粮价,更会让老百姓人心惶惶,恐怕粮价不但不会跌,甚至还会猛涨。”
苏毅的话,言简意赅,赵炎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皱着眉头道:“所以于兄弟想趁此机会收购粮食,然后再高价卖出?这不也是变相搜刮老百姓的钱粮吗?”
之前赵炎对于玉局印象不错的,这小子肯低价卖冰给灾民,说明他心系百姓,怎么如今赚了钱,转手就要盘剥百姓的钱粮?
苏毅正色道:“老毕有所不知,于某这么做,不但不是搜刮百姓钱粮,且是给京都的百姓一条活路。”
“粮价翻了一倍之后,实际上基本和老百姓没有关系了。”
“家里有余粮的老百姓兴许还能卖一些出来赚一笔高价粮钱,但家里只有余粮的老百姓,任凭粮价涨到多少,他们也不会卖的。”
老百姓不傻。
钱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但屯有足够的粮食,对他们来说更重要。
粮价涨到如此高价,老百姓也不会把口粮卖出来。
赵炎没说话,似乎默许了苏毅的这番话。
京都是缺粮,但如今的价格也还没到奇缺的地步,没吃的百姓,也就几万人口,这些人都可在灾区领粥。
苏毅继续道:“抬高粮价的人,从来就不是百姓,而是背后那些依靠世家大族的粮商。市场有需求,他们才会不断的抬高粮价。”
“因此,无论朝廷怎么调控,也改变不了粮食短缺的事实。既然如此,咱们不如换个思路,加入抬高粮价的队伍之中。”
打不过就加入,加入之后,比这些粮商更狠,那不就可以改变粮价了?
赵炎沉思片刻后道:“按于兄弟这么说,你接下来还准备继续抬高粮价?”
苏毅脱口而出道:“当然!不抬高粮价,怎么解决京都粮食短缺的问题?”
“抬高粮价和解决京都粮食短缺,又有什么关联?”赵炎疑惑。
这两天户部尚书王其略就跟他提及过京都粮食短缺,粮价高涨的问题,他一时还没找到解决之法。
没想到这个于玉局,早就开始部署了,赵炎倒非常好奇他到底如何通过抬高粮价,解决京都粮食短缺的问题。
苏毅不慌不忙笑道:“老毕没经过商,不知道商人的本性。商人以逐利为本。现在京都的粮价不过八十文一旦而己,这么低的粮价,当然只能内部消耗。但如果粮价涨到了二百文一旦,三百文一旦,那时候大梁各地的粮商,会作何感想?”
赵炎低头沉思,高锋却道:“外地粮商如果知道京都粮价这么高,肯定会运粮前来京都售卖。”
“没想到啊老高,你一个护卫,也有如此头脑。”
苏毅惊愕地看向高锋,言语几分夸赞,也有几分讥讽。
高锋:“……”
苏毅拍了拍高锋肩膀,笑道:“粮价一旦高涨,那各地的粮商见有利可图,必定会把粮食运到京都来售卖,到时候京都缺粮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