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毒 影初现:饮水机中的死亡陷阱
2013年3月31日下午,复旦大学枫林校区西区20号楼421室的气氛异常安静。-狐?恋¢蚊-穴+ ,免\费*岳*渎-林森浩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目光紧紧盯着桌上那个黄色的医疗废弃物袋。袋中装着一个试剂瓶和一支注射器,里面盛着一种黄色油状液体——N-二甲基亚硝胺,一种他再熟悉不过的 剧 毒 化学物质。
这己经不是林森浩第一次接触这种物质了。过去三年里,他曾用这种试剂在数百只大鼠身上做实验,制造肝脏纤维化的样本。他知道这种物质的毒 性有多强,只需极小剂量就能对肝脏 造成严重损伤。然而,此刻他心中却没有丝毫犹豫。
"明天就是愚人节了,"林森浩暗自思忖,"黄洋不是总爱开玩笑吗?这次我要先整整他。"他想起前一天晚上,黄洋在寝室里兴奋地描述着他的"整人计划"——趁人熟睡时将其手放入热水中,据说这样会让人尿床。当时大家都一笑了之,但林森浩却觉得这个被整的人很可能就是自己。
林森浩站起身,走到寝室的饮水机旁。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饮水机的水槽,将试剂瓶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随后又将注射器内剩余的两毫升也一并注入。做完这一切,他迅速将空瓶和注射器装入黄色袋子,走出寝室,将它们分别丢弃在楼下的垃圾桶和西楼的楼梯口。
回到寝室,林森浩的心跳得厉害。为了平复情绪,他打开电脑,开始搜索N-二甲基亚硝胺的相关信息。屏幕上满是"剧 毒"、"肝 损伤"、"致 死"等字眼,但他刻意忽略这些警示,只关注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第二天早上8点多,黄洋像往常一样起床,拿起马克杯从饮水机接水喝。刚喝一口,他就被呛得喷了出来,剧烈咳嗽。"这水怎么味道这么怪?"他嘟囔着,将水桶拿到水房清洗。
林森浩躺在床上,假装还在睡觉,心里却紧张得要命。趁黄洋去清洗水桶的间隙,他抓起手机匆匆离开了寝室。
黄洋清洗完水桶,将它重新装回饮水机,然后前往图书馆上自习。然而,不到一个小时,他就开始感到不适:恶心、呕吐、高烧接近40度。他以为自己只是喝了变质的水,得了急性胃肠炎,于是去医院挂了急诊。医生也做出了相同的诊断,给他输了些液就让他回学校了。
当天下午,黄洋回到学校,在校园里遇到了林森浩。林森浩看到黄洋憔悴的样子,心中闪过一丝不安,但很快又说服自己这只是个玩笑,过几天黄洋就会没事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林森浩想象的那样发展。第二天,黄洋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面部开始浮肿,连去厕所都需要人搀扶。他不得不再次前往医院,这次医生发现他的血小板急剧下降,肝功能严重受损,立即安排他住院治疗。
4月3日,黄洋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被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他的谷丙转氨酶指数高达1000以上(正常指标应小于75),肝功能全线异常。
林森浩开始频繁上网查询N-二甲基亚硝胺的毒性信息,这种查询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高达6次。他试图说服自己,黄洋会像他实验中58只康复的小白鼠一样,一个月后就能恢复健康。
然而,现实远比他想象的要残酷。4月6日,黄洋开始鼻腔出血,意识模糊,全身浮肿。医护人员不得不用束缚带将他的西肢固定在床上,因为他因疼痛而拼命挣扎,三个护士都按不住他。
在黄洋住院的这段时间里,林森浩曾三次去医院探望,但每次都选择了沉默。当黄洋的父亲黄国强询问他和黄洋的关系时,他甚至回答"我们的关系很好"。
4月8日晚上,黄洋的室友葛俊琦突然想起林森浩曾做过关于肝损伤的实验,并且发表过相关论文。他立即登录万方数据库查询,果然找到了林森浩的论文,其中详细描述了N-二甲基亚硝胺对肝脏的影响。
葛俊琦迅速将这一线索告知了黄洋的师兄们。很快,在黄洋的水杯、体液以及之前喝过的水中,都检测出了大量的N-二甲基亚硝胺。
4月11日,警方介入调查,将林森浩作为重大嫌疑人进行询问。起初,林森浩仍试图隐瞒,但在4月12日被刑事拘留后,他终于承认了投毒事实。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4月16日15时23分,医院宣布,黄洋因抢救无效死亡。这位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原本有着光明的前途,却在愚人节的这场"玩笑"中失去了生命。
二、学霸的双面人生:林森浩的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