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李云龙不敢再多说,怕控制不住情绪,匆匆敬了个礼就转身离去。赵刚亲自送他到村口,两人默默走了一程。
"老李,别灰心。"赵刚终于打破沉默,"以我对首长的了解,这只是暂时的。等风声过去,肯定会重新启用你。"
李云龙摇摇头:"老赵,我不是在乎官大官小。只是现在抗战正吃紧,我却要去管什么被服厂,心里憋屈啊!"
"被服厂也是抗战的重要部分。"赵刚意味深长地说,"而且...那里离敌占区更近,消息也更灵通。"
李云龙听出了弦外之音,眼睛一亮:"你是说..."
"我每个月会派人去运送物资。"赵刚看似随意地说,"顺便交流一下工作经验。"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分别时,赵刚突然压低声音:"对了,陈石头那小子不见了。今早兵工厂报告说他留了张字条就走了,说是'去找师傅学本事'。"
李云龙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这小子...倒是机灵。"
边区被服厂位于根据地边缘的一个隐蔽山谷里,距离前线不到三十里。说是工厂,其实就是几间大草棚子,五十多名工人大多是老弱妇孺,每天生产两百套左右的军服和被褥,供应前线部队。
李云龙到任的第一天就皱起了眉头。生产流程混乱无序,布料浪费严重,成品质量参差不齐。更糟糕的是,工人们士气低落,听说新来了个"犯错误"的厂长,都提不起干劲。
"集合!全体集合!"李云龙站在院子中央,声音如雷贯耳。?鸿_特?晓*税-蛧, `埂^歆/嶵`全¢
工人们慢吞吞地聚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据说很能打仗的新厂长。李云龙扫视一圈,目光如炬:"从今天起,被服厂要改规矩!咱们虽然不在前线,但生产的每一件衣服、每一床被子,都关系到战士们的生死!"
他当场宣布了几条新规定:实行班组责任制,每个班十人,设班长;建立质量检查制度,不合格产品一律返工;开展劳动竞赛,超额完成任务的班组奖励粮食...
工人们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个厂长怎么跟打仗似的管理被服厂?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些新规矩确实有效——生产效率提高了,浪费减少了,连产品质量都上去了。
李云龙把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巧妙地融入被服厂的运营中。他绘制了生产流程图,优化了工序;建立了简易的仓储系统,分类存放原材料和成品;甚至引入了"流水线"作业概念,让每个工人专精一道工序。
一个月后,被服厂的日产量提高到三百五十套,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旅部后勤部长来视察时,惊讶得合不拢嘴,连连称赞李云龙是"全能人才"。
但李云龙并不满足于此。白天,他是尽职的被服厂长;晚上,他却在秘密筹划更大的计划。被服厂位置靠近敌占区,正是收集情报的理想据点。他挑选了几名可靠的工人,培训他们基本的侦察技巧,利用外出采购布料的机会收集日军动向。
秀兰成了他的得力助手。这个聪慧的姑娘不仅负责工人的医疗保健,还协助李云龙整理情报,绘制简易地图。她心灵手巧,缝制的衣服总是最精致的,还教会了工人们如何在内衬里缝制隐蔽口袋——用来秘密传递情报。
一天深夜,李云龙正在油灯下研究地图,秀兰端着一碗药汤走了进来。
"厂长,该喝药了。"秀兰轻声说,"您这咳嗽一首不好。"
李云龙抬头笑了笑,接过碗一饮而尽。自从上次淋雨伏击日军侦察队后,他就落下了咳嗽的毛病。
"这是什么?味道怪怪的。"李云龙咂咂嘴。
"加了新采的枇杷叶,对咳嗽特别有效。"秀兰笑着说,突然注意到桌上地图的标记,"咦,这不是赵家峪吗?您画这个干嘛?"
李云龙迅速卷起地图:"没什么,随便看看。时候不早了,你去休息吧。"
秀兰却没有要走的意思。她犹豫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厂长...这个...这个给您。"
李云龙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双崭新的布鞋,鞋底纳得密密实实,鞋帮上还绣着小小的云纹。
"我看您的鞋都磨破了..."秀兰红着脸解释,"我手艺不好,您将就着穿..."
李云龙心头一暖。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双手工布鞋是多么珍贵的礼物啊!他正想道谢,突然胸口一痛,剧烈咳嗽起来。秀兰慌忙上前帮他拍背,不小心碰到了他胸前的口袋——一张照片滑了出来。
照片上是一个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