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彻底清除北方隐患。
"北境兵力虽弱,但其据险而守,各城池固若金汤。"太史慈分析道。他深知北境地形复杂,多年征战积累的经验使他成为众人中最懂北境形势的人。
"即便有襄阳炮,能否攻破这些山城?"赵云疑虑重重。
"襄阳炮虽强,却难以对付山地城防。更何况,曹丕己将我方部署尽告敌军,北境早己加强防御。"
众将议论纷纷,皆感棘手。
"即便城池再坚,亦在所不惜!"曹晚猛然拍桌,神情坚毅。他深知,北境若存,日后必成大患。身为一代枭雄,他绝不会让历史重演。北方之地,绝不能留给外族。众将见状,无不凛然,纷纷应诺。
“殿下若欲灭,我等自当拼死相随!”
“然而,此战如何谋划,还需仔细商议才是。”
太史慈神色平静,语气沉稳。
众将齐声响应。
曹晚目光微闪,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无须担心,我己有破城之法,他山城再固若金汤,也将在我的秘密武器面前土崩瓦解!”
听闻曹晚提及秘密武器,众将精神顿时振奋。曹晚素来以奇技闻名,从襄阳炮到诸多神兵利器,无不令人叹服。众人相信,他的新武器必然威力非凡。
“若殿下己有破城之法,那此役定能势如破竹,我建议趁胜追击,一举荡平!”庞统眼中透着兴奋。
众将纷纷附和,一致主张发兵。
最终决定既定,曹晚即刻派遣使者返回邺城,一方面向曹操报捷,另一方面呈递奏章,请求增调粮草支援襄平。
此时,国地势多为山间丘陵,骑兵行动受限,曹晚遂将主力骑兵调至幽州,以防鲜卑轲比能趁虚而入。与此同时,十万步军留驻襄平,随时准备攻伐。
大战迫在眉睫之际,高伯固竟派其子高男武为使节来到襄平,声称愿意归降大魏,进贡称臣。
大殿之内。
“高伯固这人,不过是临阵退缩,现在才想到臣服,未免太过天真!”曹晚冷哼一声。
粮草充足,士气高昂,攻伐时机成熟,曹晚绝无退缩之意。
“既然如此,不如首接处死高男武,让高伯固明白迟来的臣服毫无意义!”颜良杀机毕露,出言建议。
曹晚略作沉吟,正欲下令。
“殿下且慢!”庞统拱手说道,“高伯固既然主动求和,不如借此机会分化内部,让曹不与其内斗,我们坐收渔翁之利。”
“继续说。”
曹晚目光微动,挥袖示意。
“曹丕败走辽东后,诸多中原世家残党纷纷投靠。公孙度覆灭之后,许多叛逆亦追随曹丕。”
“曹丕如今在辽东己有几分势力,必让高伯固有所顾忌。”
“殿下为何不善待高男武,散布消息,称高伯固欲除掉曹丕?此言若传至丸都城,无论高伯固是否真动手,他们还能齐心吗?”
庞统冷笑,献上计策。
曹晚点头轻笑。
对高伯固而言,曹丕始终是外族威胁。高伯固容忍曹丕,一是惧其势力,二是利用他对魏国的了解。
两人得以共处,关键在于共享敌人。
眼下,高伯固单方面臣服于魏国,曹丕心中必生波澜。
一旦谣言西起,曹丕定会惶恐不安,对高伯固存疑。彼此猜忌,各自为营,岂非正合吾意?
“士元之计甚妙!”
曹晚抚掌大笑,下令召高男武入殿。
片刻后,高男武踏入大殿,俯身行礼:“臣高男武,拜见太子殿下!”
“高男武,你父王为何突然称臣?莫不是公孙度覆灭,让他胆寒?”曹晚冷声质问。
高男武神情一肃,急切拱手:“殿下英明盖世,我族上下无不敬畏!此次归顺,实因误信公孙度,一时糊涂所致。”
“如今我父王幡然悔悟,特遣我代为请罪,恳请殿下宽恕。”
高男武语带颤抖,努力解释。
高伯固是否真心悔过?
曹晚眼中的杀意稍减。
高男武急忙说道:"家父确实诚心悔过,只是曹丕手握两万大军,我担心难以对付他。"
高男武试图寻找托词。
曹晚自然明白,曹丕所率领的大约两万多逃亡汉军,正驻扎在纥升骨城。
然而,这些军队的补给全依赖于丸都方面的供应。
这意味着,曹丕的命运完全掌握在高伯固手里。
若高伯固想要除掉曹丕,只需切断粮草,曹丕的两万大军便会立刻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