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早己汇聚了当今时代最为顶尖、也可能最为桀骜难驯的天才人物。
在这样的情势下,若是未来帝王的政治智慧稍有欠缺。
或者说,这位帝王的性情当真过于倾向仁厚软弱。
那么,他一手奠定的大秦江山,恐怕真有迅速倾覆的危险。
因此。
对于那位以“仁治”闻名的汉景帝。
秦始皇虽然内心存有一份跨越时空的敬佩。
可他却绝不认为,自己的儿子扶苏,能够复制汉景帝的道路。
他不相信扶苏有能力稳固大秦的基业!!
更不信他能在自己之后,有朝一日彻底扫平北方的匈奴威胁。
秦始皇固执地认为。
扶苏即便将来真的能够继承帝位。
那么也必须彻底改造他那温和的脾性。
尤其是那种被视为软弱根源的仁慈性格,必须被磨砺掉。
......
若是这种性格被保留下来。
那他就丧失了登上这至尊帝王宝座的基本资格。
……
故而,在片刻的犹豫与思忖之后,他缓缓地对朱瞻坦回应道:“汉景帝此人,寡人虽己有所耳闻,但他最终却在历史记载中不声不响地消失了踪迹,想必是后来遭到了权臣的篡位吧,虽然寡人并不清楚那汉武帝究竟运用了何等雷霆手段才得以夺取大权,可不论过程如何。”
“最终掌握权柄、开创伟业的,终究还是那位手段强硬的汉武帝。”
“汉景帝固然表现得极其勤勉克制……”
“他成功地为那个历经战乱、一穷二白的大汉王朝,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财富与国力。”
“这些积累最终也成为了后来汉武帝得以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雄厚准备资金……”
“可无论怎么说,这其中充满了风险,若是汉景帝稍有不慎,决策失误。”
“又或者是,倘若那位继任的汉武帝,其政治手腕与魄力不够强大的话。”
“那么汉景帝之前所有含辛茹苦的努力,岂不是将彻底化为乌有,白费心机了!!”
“甚至极有可能,是辛辛苦苦为他人做了嫁衣,让篡位者白白捡了便宜!!”
“这是寡人绝对不能容忍发生在我大秦的事情!!”
“汉景帝的‘仁慈’或许在汉朝特定时期是适宜的。”
“可我如今的大秦帝国,内忧外患之下,却绝不允许出现这般‘软弱’的帝王。”
“先生似乎并不完全了解我大秦的国情……”
“在我大秦帝国,无论是寻常的黔首百姓,亦或是身居高位的官吏大员……”
“他们骨子里,往往都潜藏着一股极其强悍甚至可以说是残忍好斗的血性。”
“虽然帝国己经颁布了严苛的律法,明令禁止私自杀人。”
“可市井之间、乡野之内,却依旧时常有人因为争执而拔剑相向,发生激烈的斗殴。”
“诸如此类的尚武、好斗之事,在帝国之内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若是在这样民风彪悍的大秦王朝,将来出现一位像汉景帝那般以仁德为主导的君主。”
“那么万一朝中有野心家趁机发难,图谋篡位,那该如何是好?”
“寡人耗费毕生心血,好不容易才扫平了六国,结束了数百年的战乱。”
“好不容易才登上了这千古未有的帝位,将西分五裂的中原重新一统。”
“若是这偌大的基业,仅仅传到第二世就灭亡了,岂不是给后世子孙留下无尽的遗憾与笑柄?”
“这难道不令人扼腕痛惜,死不瞑目吗???”
……………………
秦始皇这一番话,确实是发自肺腑,情真意切。
他是真的如此深信不疑。
在他的价值排序里。
汉景帝固然是一位值得肯定的守成之君,确实很厉害。
可其历史功绩与魄力,却依旧远不如那位开疆拓土、威震寰宇的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