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两次与许褚交战,虽胜许褚,但他心里也清楚,他是以骑克步,要是正面单挑或以步对步,他未必能胜。0!`0^小??说°??网`§ \2追±%最±*>新°&章?a/节D?
许褚听了,又是一阵沉默,过了一会儿才把刀往地上一扔,转身向南,跪倒在地:“司空……我……愧对于你!”他嚎啕大哭出来。
典韦打了个手势,几个士兵拿着绳子,畏畏缩缩地上前,把许褚绑了起来。
随后,典韦让士兵收拾战场,收拢降兵,打道回府。
那些已经过了河的曹军士兵,也只好离去,回去向曹操汇报结果。
……
官渡战场。
午时前,张合所率大军拿下了曹军第二道防线后,陈军往前推进了三百多步,来到第三道防线前。
张合的士兵正在收拾战场,陈炎和郭嘉、高顺来到前线,看向曹军的第三道防线。郭嘉一看,瞬间愣住了。
“奉孝,你怎么啦?”
“将军,这曹军或许是学我的?”
“学你的?此话怎么讲?”
“你看这防线是不是有点眼熟?”
陈炎定睛一看,防线是土堆的半圆形土墙,中间有个木制的门,门宽目测有十丈左右,门的两侧各有一个箭楼,土墙上也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箭楼,隐约可见,每个箭楼上都有十几个士兵。.微′趣·小*说? +首?发¢
“确实有点眼熟……”陈炎想了一下,突然想了起来:“我想起来,你和子龙在易京所建的防线,不就是这个吗?”
“正是,将军想起来了。当时袁绍攻易京,公孙瓒死了,我和子龙将军就是建了这么一道防线,挡了袁绍数月。想不到曹操竟学来了。”
原来,这道防线是辛评向曹操献的,正是从陈军那里学来的。辛评投了曹操后,也算是得到了重用,曹操打造官渡防线时,他想起了易京之战,就向曹操献计,建了这道防线。当初袁绍的军队攻这样的防线时,可是吃尽了苦头,他就想看看,陈炎的军队要怎么办。
“子龙靠这道防线坚守了数月,我军又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攻克?”陈炎担心起来:“幸亏曹操撤兵了,否则光这道防线,就能挡我军数月了。”他一方面承认这防线不好攻,另一方面,他认为曹操撤了,这防线就形同虚设了。
“那将军打算怎么办?”
“就不强攻了,派一军从他处渡过汴渠,明日就能绕道到官渡南面,将里面的军队困死,或许让伯悦、公与所率骑兵驻扎于南面,届时里面的曹军就不战自溃。2?看<书£屋??小}说÷网=t t无#错?&内1(+容¨”
“主公明智。只是……”
“只是什么?莫非有什么不妥?”
“如我所料不差,曹军可能今晚就会逃跑了,曹操留这些兵力,只是想阻止我军追击,曹军只需渡过洧水,再断桥,就安全了,而从这里到洧水不过五六十里路,一天的路程,对面的曹军已完成了任务,岂有不撤退之理?只是不知道典将军追击如何了?”
“哼,对面敌军岂能撤掉?当我的骑兵不存在?”
“或许曹操也知道对面的军队撤不了,能撤更好,撤不掉也无所谓,他早已把这些军队给放弃了。将军有两个办法,一是现在进攻,就算攻不下,也能使敌军疲惫,为我们赢得时间,届时再派遣一军绕道到官渡南;另一个办法是今日就让典将军率骑兵驻守的官渡南,只是骑兵一日追击,若有大战,只怕没有体力与敌军交战呀。”
陈炎仔细思考着郭嘉的主意,想在二者中选一。很快他就想明白了:“选择后者,让伯悦回军时撤退到官渡南,就地休息,连夜守着。我以为只要骑兵守着,就能震慑敌军,届时敌军必不敢突围,也只能投降了,未必就需要大战。就这么办……早知道连刚才那道防线也不攻了,还能少些伤亡。”
对面防线里,夏侯渊和曹仁也看向陈炎这边来。两人已做好准备,等待着陈军发动进攻。曹仁经历大战,累个半死,却也不得不来到前线。看到陈军似乎不急着进攻,两人也稍稍松了口气,聊了起来。
“唉,想不到战事会至此。”
“待会儿开黑了,你我就立即撤退。”
“可是,你我和赵护军,兵力合起来还有四五千,怎么撤?”
“若直接南下,肯定不行,司空撤退时,必会断了渡口,防止敌军追击,你我只能往东南方向行军,进入尉氏县,在那里也能渡过洧水,渡过之后,你我再断桥,如此就能绕道回许都。”
两人又聊了一个时辰,这时,赵俨也走了过来。
“赵护军,你那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