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有动力,儒家之所以在后来变得死气沉沉,无法推陈出新,是因为没有对手。
唯有不同的思想碰撞,才能绽放出智慧的火花。
当然,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行其道的情况再也不可能发生,大一统制度之下,即便天下分裂,也不过短暂几十年,分分合合,最终还是会一统。
这件事,苏铭当然不会这么早提出,贸然变动,不是好事,而且科举绵延了这么久,天下士人已经熟悉过往的内容,直接改动,不是好事。
但是,科举内容不能动,不代表苏铭不能在其他方面做文章。
科举,不只是有文举,还有武举。
相比于文举,武举不受重视,为人所忽视,天下战乱已久,总有士子投笔从戎,钻研兵事,苏铭不求能选出韩信李靖那样的不败战神,但筛选出一些中低层军官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朝廷有国子监,却没有武人进学之地,这就导致了皇帝与下面的将士军官离心离德,顶头的将军大帅一反,下面的士兵军官只能盲从,没有选择的余地。
所以说,改革制度,重视武举,是苏铭接下来要办的事。
至于,选秀之事,有礼部和户部操持,再加上岐王盯着,苏铭倒也没什么好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