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皇宫,东华门外,禁军披甲执戈,龙旗迎风招展。首发免费看书搜:一起看文学 17novel.com御道两旁的广场上,上千名官员垂手肃立。帝后和一群皇族宗亲廊下静候。
“咚……咚……咚……”
伴着悠扬的鼓乐声,一身红色凤袍的赵玉颜脚踏红毯,缓步入宫,走到大庆殿前。
“陛下。”
司礼太监和一名女官各端着一个托盘弯腰行礼,赵昀拿起皇冠,眼神复杂的盯了片刻,轻轻戴在赵玉颜的头上。贾皇后拿起牡丹花印,微笑着在赵玉颜额头盖了一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一名中年太监打开圣旨朗声念道:“承昊天之眷命,列圣之佑福,瑞国公主赵玉颜,驱除鞑虏,光复山河,德才兼备,锦绣风华……上苍神女,恩泽西海,谨于今时祗告天地,即皇帝位,年号云凤。望汝深思社稷之重,不负黎民之托,万物更新,大赦天下,钦此!”
“谢父王,玉颜必不负所托。”
赵玉颜接过圣旨,挥臂转身,场内除了帝后,其余人统统跪下,嘴里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知道武则天当年是什么心情……”
赵玉颜眼眸幽幽,看着文武百官嘴角微翘。一帮狗东西,跳着脚反对她当皇帝,几个老不死的还要撞柱子死谏,她专门命人在东门外建立一个铜柱,看看是这帮迂腐之辈的脑袋有多硬。死了两个不开眼的后,剩下的立马乖巧了。哼,本公主能扫平蒙古鞑子,还治不了你们几个老东西?
“咚咚咚。”
翌日早朝,赵玉颜换了一身蓝色龙袍,待百官行完礼后,开口说道:“朕是女子,至今日起,后宫不再使用太监,龙袍也换成凤袍。”
两件都是小事,上朝第一天,没人想触霉头,百官无人出声,赵玉颜又接着说道:“昔年鞑子入侵,因局势危急,不得己迁都临安,如今西海一统,临安不在适合做都城,朕决定在襄阳外建一座新城,以做京都,诸卿觉得如何?”
“陛下。”
左丞相郑清之开口道:“九州初定,北方各州尚有纷乱,建城需要大量人工钱财,时机不宜。陛下若想迁都,不如重归汴京,那里是我朝故都,不仅能全了都城南迁百姓的思乡之情,又可告慰我大宋先祖亡灵。”
“丞相大人所言极是,微臣亦赞同。”
礼部侍郎陆子坦开口附和,父亲陆游死前还牵念着旧都,若能返回东京,刚好能遂了父亲遗愿。
“臣等亦赞同丞相大人之言。”朝上官员许多都是祖籍东京,纷纷开口附议。
东京距离忘忧谷太远,不方便修炼,赵玉颜可不愿意天天跑上千里冤枉路。这帮老贼,第一天就给我唱反调,看来还是欠收拾,她秀眉微蹙,轻哼道:“汴京曾被蛮夷攻克,不吉利,现在国库充盈,建一座新城绰绰有余,此事朕意己决,不必再议。”
“董槐。”
赵玉颜喊了一声右丞相董槐,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命令道:“新城之事交给你和工部尚书马天骥负责,两年之内必须建好。”
“这……”
董槐有些为难的看向郑清之,一个女帝,一群旧都后臣,哪个都得罪不起啊。
“微臣遵旨,定当鞠躬尽瘁,不负陛下之命。”
马天骥欣然领命,信誓旦旦,女帝刚刚即位,正是博好感的时候,他才不在乎这帮思念旧都的大臣。
“这人倒是识趣。”
赵玉颜微微点头,任免了几个有战功的将士和几个文官后宣布退朝,到紫宸殿处理奏折。快正午时,贴身女官来报,荣王赵禥求见。
赵禥是赵与芮的儿子,刚二十多岁,继承了荣王爵位,赵玉颜思虑片刻,让女官将人带进来。
“臣弟拜见陛下。”
赵禥进入大殿,弯腰行礼,赵玉颜轻声道:“禥弟不必多礼,你来找我有何事?”
“陛下一人可挡万军,不知比那李星月如何?”
赵禥一脸希冀的看着赵玉颜,意思不言而喻,杀父之仇一日不报,他寝食难安,李星月还刺伤过太上皇和陛下,这是皇室的耻辱。
“他没把荣王府屠了就烧高香了,你还想报仇……真是寿星佬吃砒霜,活够了。”
赵玉颜瞥了赵禥一眼,淡淡道:“皇弟的心意我知道,此事我自有计较,你先回去吧。”
“是。”
赵禥微感失望,躬身退出。
父皇无男嗣,不少大臣私下瞩意过继此人为太子,他心里装着仇恨,指不定哪天惹出麻烦来,赵玉颜眸